备受关注的“快递新规”已经实施一周。3月1日,《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其中规定:未经用户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方式投递快件的最高可处以罚款3万元。新规之下,一些快递员反映,如果每一单派送前都要给收件人打电话确认,可能会导致工作量上升、收入下降。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快递员每天派单量为200-300件,确实难以做到件件都派前电联。相关讨论引起了社会关注。
争议之中,快递员的声音应当引起重视,但更应认识到,快递员的反应并不只是针对新规本身,更反映了快递员职业长期存在的困境。事实上,作为新就业形态的一员,快递员近年来的权益保障情况不断改善,但仍然存在收入低、工作时间长、扣罚多、社保缴纳难等问题。
收入方面,由于近年来快递行业日益激烈的“价格战”,快递员收入增长空间被不断压缩。公开数据显示,快递行业单价近五年降幅接近30%,多家快递公司财报中的单票收入也不断降低,企业整体利润不高,大部分快递员送一份快递也只能赚0.5到1元,《2023中国蓝领就业研究报告》显示,快递员月平均收入已低于外卖员。为了尽可能增加收入,快递员不得不付出更长的劳动时间,国家邮政局2023年2月发布调研报告,近七成快递员每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近一半快递员每月没有确定的休息时间。
快递员还要面对各项不合理扣罚规定,如顾客给物流差评、没有及时送货上门、签收率不达标等情况都要罚款。《2021年中国快递员权益保障问卷调研》显示,受访快递员最担心的问题是罚款过多,近六成快递员每月被罚200元以上。他们的劳动保障情况也值得重视,有媒体调查显示,直营模式的快递企业一般会为自有的快递员缴纳五险一金,但这类企业在行业中用工规模占比不大,占比更大的是加盟制快递企业,许多加盟网点并没有与快递员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为他们缴纳社保,一旦发生工伤意外,快递员的权益常常得不到保障。
在快递员保障仍存在不少问题的情况下,新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快递服务的质量和要求,快递公司却没有给予快递员足够的补偿和保障。上门派送、签收验证等额外工作的增加,使得快递员的工作强度进一步加大,而派送费却仍然停留在几毛钱的水平,同时还要面临“不打电话就罚款”的规定。这种权责失衡的状态,是快递员产生不满情绪的根本原因。
因此,快递企业作为行业主体,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切实保障快递员的权益。一方面,快递企业面对激烈竞争,不能将成本压力全部传导至末端环节,更不能“以罚代管”,要通过提升自身运营效率来降低全物流链条成本,从而把快递员收入水平维持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在新规落地过程中,快递企业应在消费者和快递员利益之间取得平衡,通过开发智能语音呼叫等产品、增加人手和配送设施,缓解电话确认和送货上门带来的压力,同时为用户提供在线选择送达方式、预约配送时间等功能,减少需要电话确认的情况,方便快递员更合理规划配送任务,降低配送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维护快递员合法权益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2023年,国家邮政局会同人社部出台快递行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专项行动方案,印发合同示范文本,为推进从业人员劳动合同签订和社会保险缴纳提供制度保障,并会同全国总工会推动主要品牌快递企业总部签订全网集体合同,巩固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成果,参保率稳定在90%以上,为加强快递员劳动权益保障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
完善快递员劳动权益保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快递公司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还需要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快递员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服务,他们的美好生活有赖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作者单位: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