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身上遍布着经络和穴位,它们影响着身体的气血运行与流通。如果经常地适当拍打,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养生。
拍打这些部位有养生良效
1. 拍拍双手:促进阳气升发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医院针推康复中心主任严成龙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早晨阳气开始升腾,这时拍手可以促进阳气的升发,疏通全身的气机。十指分开,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均匀拍击,切记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以免拍手过度造成淤血。
2. 拍拍屁股:缓解全身疲劳
坐累了,不妨起来拍拍屁股。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按摩理疗科主任医师付国兵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拍拍屁股能缓解全身疲劳。不仅下肢舒服,因为胳膊向后伸展,颈部肌肉也能得到放松,整个人变得神清气爽。
3. 拍拍涌泉穴:调节免疫少生病
云南省中医院骨伤科三病区邹成松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拍打涌泉穴可对全身起到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减少外感六淫致病的机会。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拍打时可采取坐姿,平坐或单盘腿、双盘腿均可。姿式要端正,以舒适为准,切勿勉强。
4. 拍拍百会穴:保持心情舒畅
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池晓玲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入冬后气候转变,很多人易出现乏力、头晕、失眠、心情烦乱、脾气暴躁的症状,此时可以拍打百会穴。可以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对耳鸣、头晕、头痛等头部病症也有较好疗效。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以一手的中指或食指附于百会穴上,先由轻渐重地按3-5下,然后再向左、向右各旋转揉动30-50次。
5. 拍拍足三里:脾胃更健康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主任庄乾竹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中医认为,足三里穴为胃经之要穴,在临床上常采用针刺足三里的方法治疗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而在家自我拍打、按揉足三里穴,效果也不错。用并拢的四指拍打与手同侧的足三里穴50-60次,然后再用另一只手拍打另一侧的足三里穴,每日7-8次。
6. 拍拍背部:止咳顺气
若是老人呼吸不畅、胸内烦闷,可拍打按摩宽胸顺气。家人用两手掌心放在老人背部脊柱两侧,老人呼气时由里向外拍打,同时老人含胸、背前屈,再次呼气时,由外向内拍打,同时老人将背挺直。重复10次。
7. 拍拍小腿:防腿脚抽筋
遭遇寒冷刺激,小腿肚容易抽筋。付国兵医生建议,睡觉前,先搓搓手,让手不那么凉了后,再拍打拍打小腿肚子,揉揉小腿上的肌肉,帮助放松。将小腿抬起,用双手从两侧分别拍打,稍稍用力,从膝盖到脚踝,来回拍打。每条腿拍打几分钟,直到双腿感到放松、发暖为止。8. 拍拍膝盖:保护半月板
广东省中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曹学伟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中老年人腿脚不便与半月板的退变关系很大,多因膝关节缺乏正确锻炼、做出的动作超出身体承受范围导致。身体疲劳或者每次运动后,可及时进行拍打练习。双手自然张开,放在膝关节两侧,双腕关节放松,拍打关节。
9. 拍拍腘窝:排出湿气
体内湿气重的人,在双手的大鱼际靠近手腕的地方,会呈现青色或紫色。经常拍拍手,尤其是大鱼际处,能将滞留在体内的湿气给拍出去。另外,拍打腘窝(膝盖后的凹陷)5-10分钟,也能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
10. 拍拍大腿根:增加食欲
胃口变差可能是脾虚造成的。中医认为,脾胃有病,必然有邪气滞留于两髀。两髀是大腿内侧与小腹交接处的腹股沟部位。拍打两髀,能加速气血运行,祛除病邪,但拍打时用力要轻。
但要注意,这些情况不可拍打!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康复中心治疗师鲍治君2023年在医院公众号刊文中表示,拍打也是有讲究的,错误的拍打或拍打的位置不当,不仅没有保健和治疗作用,而且还可能损伤组织器官。
1. 女性经期、妊娠期不宜拍打;
2. 急性创伤、严重感染部位、昏迷者不宜拍打;
3. 有出血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血小板减少者严禁拍打;
4. 皮肤局部有感染、化脓,或有外伤、炎症、红肿、渗液溃烂者不宜拍打;
5. 患有骨质疏松、结核病、恶性肿瘤以及不明原因的肿块者严禁拍打;
6. 患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者以及严重糖尿病者不宜拍打;
7. 对疼痛刺激过敏者,不宜拍打;
8. 过饱、过饥及酒后神志不清者不宜拍打。
一般来说,一次10-15分钟即可。睡前不宜拍打,因为拍打后血液循环加速,人会兴奋,因此最佳的拍打时间是早上起床后。初起拍打时手法要轻,再逐渐增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