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广东汉剧电影《金莲》广州首映礼在百丽宫影城举办。观影现场气氛热烈,有年轻观众表示,看过电影后成为了广东汉剧的“自来水”,“唱腔好听,演员扮相太美了!”
该片由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广州优想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优创合影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是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和广东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文艺精品类)资助项目。
“二度梅”获得者李仙花领衔主演
三代汉剧人同台飙戏
广东汉剧电影《金莲》改编自同名舞台剧,影片由国家一级导演王一岩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优秀青年导演赵达联合执导,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广东汉剧表演艺术家李仙花领衔主演,广东汉剧院副院长黄丽华与优秀青年演员万瑜、廖雅鸣、潘智岳等共同主演。
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郝勇在致辞中表示,广东汉剧电影《金莲》是对广东汉剧这一古老剧种的现代诠释,更是李仙花卓越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现。“通过这部影片,看到了仙花同志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看到了她不可多得的表演才华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广东汉剧电影《金莲》主演、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汉剧表演艺术家李仙花表示,《金莲》是她主演的第二部广东汉剧戏曲电影,整个电影的演员阵容由广东汉剧老、中、青三代人构成,她在影片拍摄过程中也以戏代教、以戏传艺,“三代汉剧人同台飙戏,以老带新,共同进步。”
“金莲这个人物的性格十分复杂,表演的分寸难以把握。我们充分展现了她从一个受害者到一个施虐者的心路历程,也希望给当下的观众以思考。”李仙花说。
《金莲》中另一位女演员,出演“李瓶儿”的黄丽华是李仙花的徒弟,也是广东汉剧院培育的汉剧“新三代人”。她用了三个“第一次”来表达了她的参演感受:第一次和师父演对手戏,第一次扮演这类型的人物,第一次接触电影。
“接受这部影片的导演工作,最重要的原因是出于对李仙花这位了不起的艺术家以及广东汉剧声腔之美、表演之美的浓厚兴趣。”导演王一岩表示,拍摄戏曲电影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感知该戏曲的精髓和艺术家表演的精妙所在,要在尊重戏曲艺术表现的前提下发挥电影艺术的视听优势,要懂得如何在镜头中合理体现戏曲表演的“四功五法”,结合电影情境中的人物调度和镜头运动,做到两种艺术的和谐共生、水乳交融。
王一岩还提到,通过《金莲》这部戏的前后期制作,更加体会到广东汉剧文化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希望以电影的视听表达将这种溶于国人血脉的传统文化之美、中国戏曲之美呈现出来,传扬出去。
“自来水”点赞
广东汉剧吸粉
首映活动现场,观众情绪高涨,气氛热烈,纷纷点赞李仙花的精湛表演,表示因为电影《金莲》、因为李仙花开始深入了解到了广东汉剧的魅力。
观众张小姐表示,自己在观影过程中多次流下眼泪,思绪始终被剧情牢牢吸引。她看到了这些身处封建社会,受命运摆弄,越想活、越求生,却越陷入作恶泥潭的女性形象,让她对古代女性的生存境遇与人性嬗变,有了更多认识与思考。
观众王先生说:“以前感觉戏曲电影的剧情节奏比较慢,很难看下去,但是这部影片完全不会有拖沓的感觉,非常精彩!非常好看!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优秀的戏曲影片上映,多多宣传广东汉剧。”
探索融合
突破戏曲电影创作的困境
电影《金莲》将经典戏曲剧目与影视化手法创新融合,对推动广东汉剧振兴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大意义。
整部电影从形式到内容都展开了新的探索,在选材和立意开掘的视角上力求新高度。
在舞台演出的基础上,电影将原剧五幕六场改编为近四十场戏的电影剧本,将舞台版受换场的限制被一笔带过的情节“捡回来”,提高了故事的完成度。
在拍摄《金莲》的过程中,导演王一岩着重处理现代戏曲创作的现实走向、剧种的特点、人物的性格等问题,努力打通电影、戏曲、文学三种体裁的特点,提炼故事中普世的情感,实现生活与艺术的融合,实景与程式的融合,情节叙事与情绪渲染的融合,力求达到“心有强震、魂有豪悲”的艺术效果。
在电影生产流程上,《金莲》采取了“剧协+剧院+制作公司”三方协作的方式,广东省戏剧家协会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协调,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负责提供演员、音乐、服化以及对排练工作提供支持,广东优创合影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则负责整合制片资源,主导摄制中的具体工作。三方各司其职,各自发挥所长,突破了戏曲电影创作的困境。
据悉,影片将会持续在广州、梅州等地的多家影院放映,让更多观众有机会走进影厅欣赏到这部精品佳作。
南方+记者 徐子茗